“我不想做出纳,只做会计。”近日,某财经大学会计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一场招聘会上说。他身旁的几位同系同学也随声附和。尽管在目前形势下,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并不容易,但这几位同学还是选择放弃应聘企业出纳一职。
“我是会计系毕业生”在外行人眼里,出纳和会计是两个相差不大的职业,“都是财务工作”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日前,我们随机采访了10多位会计系应届毕业生,在他们眼中,这两者的差异可不小。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这群“80后”高校毕业生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是会计系毕业生”,而且重音都放在“会计系”这3个字上,仿佛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出纳与会计区分得清清楚楚。
中央财经大学的高冉不愿意做出纳的想法由来已久,从读大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想好了,毕业后到企业做会计,在岗位上考CPA(注册会计师)等一系列证书。至于为什么如此排斥出纳这个职业,他说:“说不清,但就是觉得这个职业听起来就不洋气,无非就是个‘资金中转站’,又不做账,丝毫没有技术含量可言。”旁边另一个男孩打断他说:“洋气不洋气倒是其次,关键是男孩子做出纳不是很难为情吗?会变得婆婆妈妈的。”陆雨是女孩子,同样不愿意做出纳,她的理由比起高冉的“不洋气”要理智一些。她认为,出纳工作每天是重复的。
这种看法来自于她大学三年级时在一家亲戚办的中型企业里做出纳的实习经历。
在5个月的实习中,陆雨发现出纳要做的事情特别繁杂,“就拿采购来说,有一天带我的出纳不在,单是核对采购订单业务就能让我忙得像打仗一样,收货部、质量部,这个单要改、那个单要调。可到下班时你却想不起这一天具体忙了些什么,第二天还是一样。”陆雨说。
颇有经验的她还纠正了高冉的一个错误:“出纳也有负责记账的,比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就是出纳做的,再由会计复核。”而李梅拒绝做出纳的理由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这批“80后”会计专业毕业生中比较典型,“我去过一家公司面试出纳,彼此都还满意,但后来用人单位要求我提供担保人与担保书,我没提供,也就没去上班。”虽然后来李梅得知不少企业都有这样的要求,但她仍然认为企业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类要求不仅不合法,而且含有对应聘者的人格侮辱。
拿出纳当跳板?
秦凯2007年从黑龙江大学会计系毕业,在继续读书与就业之间,他选择了后者,经亲戚介绍到其朋友的企业做出纳。与之前的被采访者不同,秦凯并不排斥出纳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