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慧丽 刘晓林/文
青岛一共有13辆特斯拉[微博],其中10辆属于于德翔领导下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不过,与特斯拉那些年轻财富精英客户所不同的是,于德翔买下10辆又酷又炫的特斯拉并不是为了自己和公司高管们“享受人生”,尽管于德翔已经拥有几十亿身价,特锐德也是青岛市拥有身价过亿的高管人数最多的公司。
于德翔买特斯拉是为了公司的新业务,这个以箱式变电设备为主业的创业板第一股,今年开始向一个前景更广阔的领域进发——电动车。于德翔希望,今后在城市里所有最显眼的公共区域,都有特锐德标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存在。但他的目标不只是做电动车充电领域的设备供应商,他的野心要大得多,想通过打造遍布全国的智能充电网络,打造电动车行业的阿里巴巴[微博]。
于德翔不是第一个瞄准新能源车充电生意的人,从财大气粗的国家电网[微博]到造车经验丰富的整车企业,乃至寻找新投资机会的民间资本,但都因投资过高、盈利模式不明而未能破局。但国企背景出身、善于与国企和政府打交道的于德翔坚信,自己找到了打破僵局的那把钥匙。
打通各方“痛点”
从电网到消费者充电之间的巨大鸿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曾在电力系统工作多年的于德翔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以为,自己多年在电网的工作经验,非常了解国家电网的需求,后来创立特锐德期间又与国家电网建立很好的关系,这是很多想做充电桩生意的公司所难以具备的优势;其次,特锐德在箱式变电设备领域攻关多年,已经赢得铁路、煤炭与电网等大客户,大功率的变电设备都做了,为什么不能拓展至汽车充电领域?
说干就干,有机会就大胆抓住是他一贯的风格。20多年前大学毕业后在河北电力设备厂任技术员时,听到车间主任想撂挑子不干,他就敢问“您不想干,给我干行不行?”并且跑到厂长那里“要官”。虽然最终被厂长“骂”了回去,但于德翔凭借这股初生牛犊的冲劲很快脱颖而出。2001年河北电力系统调整,已经是河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发展公司总经理的于德翔有望仕途进一步升迁,他却下海投身民营企业并随后创立特锐德。
2004年,于德翔得知中国铁路要进行大规模电气化改造,需要一种可靠的电力设备为铁路提供稳定的电源。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在一个月内就制造出铁路电力远动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第一台样机。2009年5月,特锐德正准备冲击冲小板上市,却传来了创业板要开盘的新闻,于德翔立马拍板改为冲刺创业板,券商、律师、会计师、财务顾问都说不可能、来不及,但他以为,只要有一点可能,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做,最终,特锐德成功冲关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如今,他这股冲劲,又用在了互联网平台下的新能源行业上。这位电动车领域的“门外汉”,只用了两年多时间的前期研发,就找到了一个打通新能源车充电相关各方“痛点”的问题解决方案。
今年7月,特锐德正式推出汽车群充电系统,该系统将各个充电桩的供电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和区域监控模块都集成到一个多功能充电箱内,充电终端仅留有充电插头(隐藏在停车挡板内),而即便插头裸露在外,其具有的无电、防水特性也规避了潜在安全隐患。
与一车一桩的充电设施相比,汽车群充电系统占地面积更小,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系统,汽车群充电系统可以实现集中管理和有序充电。于德翔介绍,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当车主下班后大量电动车集中充电时,必然会对小区接入电网造成负荷冲击,甚至对小区整体用电造成影响。但特锐德的汽车群充电系统则可以根据车主下次用车时间智能分配充电时间。
于德翔介绍,汽车群充电系统使新能源车充电的几个公认“痛点”迎刃而解。对于电网来说,既不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电网升级改造,还能真正利用低谷电;对于政府来说,由于群充电系统设备占地面积大大缩小,且不需要额外用地审批,不用头疼充电站用地审批以及建设投入、运营管理等问题;对于物业公司而言,没有加重电网负荷、充电桩运营看管等风险问题,对于充电桩进小区“说不”的理由大为减弱;对于消费者而言,既不需要找固定停车位安装充电桩,也不需要随身携带电卡,只需要一个手机APP就能搞定电动车充电问题,更简单方便。而于德翔敢想敢做、善于与国企、政府打交道的个人特质,在推广特锐德汽车群充电系统上得到充分发挥。在正式发布汽车群充电系统时,特锐德邀请科技部、汽车行业专家与多个地方负责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官员前来参加,不少人了解后都眼前一亮,表示汽车行业的“门外汉”提供的解题思路果然另辟蹊径。这样的肯定增添了于德翔的信心,7月以来,他亲自带队,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推广特锐德的汽车群充电系统。
12月22日到25日,特锐德连发三条对外投资公告,宣告分别在浙江、合肥、新乡达成与投资汽车充电业务有关的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模式与内容基本相同:由特锐德下属全资子公司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与当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合资成立新能源充电合资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终端网络投资建设、充电运营、电动汽车销售、4S电动汽车维修服务、电动汽车租赁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时配合开发互联网增值服务。
下转 31版
问答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2014年中国经济发生的改变?
于德翔:2014年中国经济在调结构方面做了很大调整,我以为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尤其是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让各行各业对于整体经济增长、今后重点发展领域,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方式,环保、节能的新能源领域与可持续发展方式得到了更高的关注。
经济观察报:对于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变革期,你在企业转型上做了哪些思考?
于德翔:就特锐德而言,升级与转型都在进行。公司的箱式变电产品,技术上做到了全球领先,在国内高铁供电市场占据70%的份额,在煤炭、电网等市场的份额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公司依然需要升级,在开拓海外市场、管理国际化方面还需要提升,因此我们今年聘任原西门子集团的全球高管罗兰德(Dr.Siegfried Ruhland)出任公司总裁,打造可持续增长的国际化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在原有市场已经占据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领先的情况下,公司需要转型,进入电动车行业,是我们最大的转型,但并非是完全放弃原有业务,而是在原有技术与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去拓展全新的市场和全新的行业。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理解在这个时代创新对一个企业的意义?你的公司在创新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于德翔:对于特锐德来说,创新不是我们生存了一段时间遇到困难了,需要升级或转型才需要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技术创新,公司不可能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拿到铁道部的大单并成为中国高铁电力设备的最大供应商。没有在管理上的创新,公司不可能成立10年一直保持管理团队稳定,并且入选清华大学和哈佛商学院的企业管理案例研究库。
特锐德在创新上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技术,而是观念,技术相对简单,给丰厚的薪水和待遇总能找到合适的研发人才;但观念上的改变则要难得多,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成长迅速的公司,要求管理层不休提升,跟上企业的发展变化,创业阶段非常适合的管理观念与方式,到公司上了一个台阶就不再适合。需要观念上进行“脱胎换骨”的革新,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但企业的快速发展又不会留下太多时间等着你来改变。
经济观察报:据你的判断,你所在的行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你带了什么样的机会?
于德翔:过去10年,马云[微博]和他所代表的电子商务是中国经济最好玩、最活跃的领域,但只颠覆了消费领域,未来5-10年,互联网平台下的新能源行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将是最好玩、最活跃的领域。给特锐德带来的机会就是,让箱式变电产品在铁路、煤炭、电网等行业之外,带来一个产业链更长、市场容量更大的全新市场。我们的估算是,电动车对于充电设备的需求是高铁行业对充电设备需求的10倍。
特锐德的目标是成为未来电动车充电领域的领军者,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打造智能充电网络。
上接 25版
“我们需要这样有活力的公司,”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称,新能源汽车这个大产业的发展最终要由大批创新型公司来推动和完成,尤其是充电基础设施领域需要有活力的公司击破充电设施推广的各种难题。
下一个马云?
在初期的合作中,特锐德都将无偿提供汽车群充电设备。那么,特锐德如何从中盈利?
从前文于德翔描绘的蓝图不难看出,卖充电设备并不是他看重的,只做充电设备充其量只是电动车产业链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于德翔想让特锐德在这条前景无限的产业链上扮演更强大的角色。
于德翔坦言,最开始,他想的也只是靠充电设备赚钱。在准备推出汽车群充电系统前,他觉得有必要深入研究电动车行业,于是找来一批最活跃的汽车行业年轻分析师来公司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形成的报告结论是,借助互联网来做汽车充电生意才更有前途。
这也让一直关注互联网领域创新但苦于找不到与自己所在行业结合点的于德翔彻底敞开怀抱拥抱互联网,用全新的互联网视角来审视特锐德的产品以及能在未来行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眼下,于德翔不急于从充电业务中挣钱,他更急于织网,让特锐德汽车充电标识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域,就像麦当劳[微博]肯德基[微博]。“如果2020年中国有500万辆电动车,我希望有200万-300万辆都通过特锐德的充电设施充电。”
一旦这张网络布成,电动车每天充电会带来大量现金流,眼下风头正盛的互联网金融,则能让这些现金流“钱生钱”,带来盈利。更为重要的是,就像互联网领域,掌握消费者,掌握消费者入网的接口,就拥有宝贵的财富。如果特锐德能够手握200万-300万电动车消费者充电数据,还可以拓展更多互联网增值业务,特锐德就能打造一个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
当然,梦想很美好,在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共不过6万辆的情况下,2020年销售500万辆的目标很难实现。而电动车的销量快速提升,是特锐德的充电设施网络能够成立的必要条件。也正因此,每到一处,特锐德都联合当地政府和电动车整车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配合开展电动车的销售与售后维修业务。
即将步入天命之年、长期在制造行业打拼的于德翔,和特斯拉在华的忠实拥趸、80后IT行业新贵们有很多不同,从公司经营理念到个人休闲,但在一点上他和80后IT新贵高度相同,那就是都以为互联网技术将快速颠覆传统制造业,包括产业链条最长的汽车行业。
虽然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这些不懂造车的“门外汉”们低估了汽车行业的复杂性与专业难度,但这些“新玩家”则相信,任何行业的变革很少都来自行业内部,而且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谁也无法预料,很可能远快于现在的设想。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
而颠覆传统汽车行业、打造电动车行业“阿里巴巴”的底气,更多源于德翔身上多年敢拼敢闯的创业家特质,“前20多年,我人生的每次转型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电动车充电网络,是我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梦想。”于德翔说,他大学毕业后其实只做了一件事——箱式变电设备的研发与营销,如今涉足电动车行业依然是立足箱式变电设备。
只要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发言,于德翔都能让自己迅速成为关注焦点。这位纯理工出身的山东汉子,过去给外界更多的是实业家形象,如果特锐德在电动车领域的业务拓展顺利,于德翔则有望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新贵。
上一篇:其他业务支出与营业外支出在会计处理上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赌王何鸿燊和他的帝国